资讯

电动自行车消费调查:破解购车四误区

发布时间: 2015-03-16 17:04:51    来源: 电池中国网综合
字体:

[摘要]电动自行车是大多数城乡居民首选的交通工具,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骑行人的人身安全。

  电动自行车是大多数城乡居民首选的交通工具,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骑行人的人身安全。目前,电动自行车行业存在的消费投诉主要包括:

  一、车把与车身连接处的直立管断裂:车把与车身连接处的直立管即车辆的前叉位置。直立管出现问题,在转弯的时候刹车就会失灵,因此直立管的安全性不容忽视。

  二、电池虚标跑不远:铅酸蓄电池技术十分成熟,因此出现电池虚标情况,如果不是电池本身的质量问题,就可能是商家搞的小动作。

  三、外壳破裂材料差:如果说经过猛烈撞击之后电动自行车的外壳发生碎裂还可以理解,如若一经风吹日晒外壳裂开,就说明其材质很差。

  四、刹车不灵停不下:好的电动自行车制动系统应该非常灵敏,质量差的电动自行车刹车却可能造成车子停不下来。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或者下坡路段,刹车失灵将可能严重威胁骑车人的人身安全。

  五、续航里程达不到标准:买车时商家会承诺续航里程为一定的公里数,但使用时往往不能达到商家承诺的续航里程。如此一来消费者就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误区一:速度越快越好?

  一些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自行车时盲目追求“速度快“,而一些商家也将“跑得快“作为自己产品的一大卖点。且不知,最高时速过高,并不意味着电动自行车质量好,而且还会成为交通安全的一大隐患。最高车速是反映电动自行车骑行性能的主要指标,也是电动自行车安全性能的重要体现。国家标准规定该项指标应不大于20km/h。曾有检测机构在检测某些电动自行车样品时,发现样品的最高时速超过国家标准的54.5%。

  车速高于20km/h的电动自行车,因其动能随车速变大而增加,将会导致制动距离增长,危及电动车骑行者安全。同时也增加了对车架的冲击强度,降低了其安全性能。“电动车出事故主要是车速过快。可能商家在生产时安装了限速装置,但在售卖过程中,一些商家为促销拆除限速器,也就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位长期从事电动自行车销售的业内人士坦承。

  误区二:价格越贵越好?

  有些消费者对于电动自行车质量较为重视,但并不知该如何判断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的优劣,于是单纯地认为“价格越贵的电动自行车质量越好”。其实,这也是消费者在选购电动自行车产品上存在的又一个误区。

  近日山东省消协在对该省电动自行车产品进行抽检时发现,单辆车1500元以下的样品符合率为40%;单辆车1500元至2000元的样品符合率为0;单辆车2000元以上的样品符合率为75%。这表明并非价格越高的电动自行车,质量就越好。

  除成本因素外,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高价=高质量”的心理,将“高价”作为营销手段,从而造成了消费者盲目追求高价产品的消费行为。

  误区三:续航里程越远越好?

  动力电池是电动自行车的核心部件。近年来,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提升,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里程也越来越高。但续航里程远并非越远越好,消费者应该根据自身的使用需求来选择,而不是一味求远。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