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无线充电迅猛演进 技术标准严重分化

发布时间: 2015-03-18 09:09:2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摘要]车载、办公室、家庭等是无线充电最常见的应用情况;公共场所如机场等的无线充电应用为次要的使用情况,但是正因为有不同的场景标准,未来无线充电产品将需要多模的支持。

  而主流的无线技术实现主要依靠于线圈与磁场结合的形式,从而实现为电力驱动汽车充电。具体来说,就是在地面上和汽车上各安装一个无线充电垫,使用磁力传输电力,并将其转化为直流电冲入汽车的电池中。但这种无线充电系统成本较高。

  “对于新能源汽车这块,国际上基本是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先进发动机战略,这主要集中在传统老牌汽车厂商的国家,而另一种是纯电驱动,这也是我们专研的方向。”田锋对记者表示,中国也在制定自己的标准。

  标准不统一

  无线充电市场此前曾经掀起一波高峰,诺基亚、三星纷纷推出内置无线充电功能的旗舰产品,对这一市场发出积极信号,一时间,很多公司纷纷启动无线充电项目,欲抢占上市先机。

  而在消费电子市场,最主流的莫过于Qi标准技术联盟。它成立于2008年年底,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了上百个成员,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其中包括Verizon、NTTDocomo、HTC、华为、飞利浦、百思买等公司,覆盖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的各个生产环节。对加入联盟的成员,向其免费开放技术。它也是目前在业内最具影响力的“5瓦以下小功率”无线充电标准。

  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还有苹果,从美国专利商标局给出的专利图来看,苹果的隔空充电是通过“近场磁共振”技术建立起一个有效范围1米的充电区域,而该无线充电技术可为桌面或移动等各种设备充电,如iPhone和AppleWatch。但大家并没有在这次AppleWatch发布会上看到苹果的任何无线充电技术。

  德州仪器相关研究人员对这种现象总结认为:车载、办公室、家庭等是无线充电最常见的应用情况;公共场所如机场等的无线充电应用为次要的使用情况,但是正因为有不同的场景标准,未来无线充电产品将需要多模的支持。

  由于目前标准不统一,公共场所部署无线充电发送端还要考虑支持多个端口。如公共场所基础设施部署不积极,那手机厂商也就不愿推出无线充电手机,何况机身还要增加1~1.5mm的厚度,这就让手机厂商面临如何取舍的难题。

  事实上,任何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标准制定环节,而现在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相关企业虽有联盟,但各地区也有自己的标准,分化较为明显。

  而在汽车领域,这种分化则更为明显。JARI是日本的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国际标准化组织。英国HaloIPT公司研发的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即无线充电)已于2012年开始实现商业化推广应用。而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早在2011年就着手推进电动汽车无线充电(SAEJ2954)国际标准的研究工作。

  “目前上下游产业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受到国外厂商的制约,现在国际上像日本、美国、欧洲都有自己的标准,并且技术仍在继续演进。”田锋对记者说,在短期内,虽然带有无线充电的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还没有那么乐观,但相信这是今后的一大发展趋势。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