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动力电池回收之三:前景与对策

发布时间: 2015-05-11 10:24:17    来源: 第一电动网
字体:

[摘要]动力电池产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先建立动力电池的循环体系。最大限度的降低材料、能源、资源输入项和废物排放项,才是这个“高污染”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回收的经济价值

  任何一个产业,技术是保障,政策是扶持,能否长期的发展还要看经济指标如何。有人数据显示,电池回收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其利润率比较可观。但这些数据多是来自于经济模型或商业计划书,计算方法过于理想化,加之近些年,人工、燃料等费用的飞涨,回收原材料中价值较高的钴也由几年前的40万元/吨跌落至20万元/吨以下,且环保要求的提高,增加了回收成本,因此电池回收到底是否真的能赚钱,或者能赚多少钱,还是未知之数。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借鉴国外的政策,在英国电池回收、运输、处理费用由用户承担;在德国,电池厂商必须向经销商和回收商支付因回收和运转自己所生产的电池中有害物质所发生的费用;在瑞士,也是由电池生产商支付电池回收处理的费用……这些政策虽然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但起码也说明电池回收在回报率上并没有那么高,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

  电池回收,应该从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去考虑问题。比如电池的生产需要追溯到原材料的生产。电池原材料以有色金属为主,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能源消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矿山、冶炼和加工三大领域,有色金属中电解铝的能耗最高,是有色金属工业耗能大户之一。但是有色金属回收过程的能源消耗远远小于原生金属,下图所示为原生金属与再生金属材料生产的能耗差异,由图可知,金属进行回收再利用的节能率在70%-90%之间。其中金属铝回收节能效率最高,在90%以上。如果使用电池回收原材料生产电池,在节能减排方面是有绝对的优势的。

  动力电池材料生产的能源成本

  因此,如何建立政策,保证电池回收产业的持续发展,是很必要的。如明确规定电池回收过程中的经济缺口谁来填补(如果有的话)?动力电池的回收比例谁来监管?动力电池回收渠道如何建立?等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一句“谁生产谁负责”已经喊了多年,没有法规和机制做保证,这句话也就仅仅是一句口号。笔者认为,用具体的法规和办法,让电池生产商、回收商、使用者乃至社会环境多赢,才是真正能够解决动力电池循环发展的解决之道。

  日前媒体上曝光了“一个三无小厂回收铅酸电池非法炼铅并私自回收处理了上万吨的铅酸电池”事件,应该是当前电池回收的窘境的缩影。正规企业,依法注册,依法纳税,排放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势必会造成价格上的竞争力缺失,因此大部分废旧电池,流入到非法的流通环节当中。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