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当前动力电池市场“跃进式”并购相比,作为传统强势铅蓄电池企业,圣阳股份的锂电布局显得稳妥、保守。但其锂电之路也并非刚起步,早在2008年,公司就着手布局锂电,期间还与LG化学合作开发三元正极材料的通信用锂电产品。铅蓄与锂电技术本质相通,圣阳引入“实联长宜”,不仅使锂电深度介入“再下一城”,更为其做强电源提供了发展后劲。
圣阳股份10月11日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合作方共同设立产业并购投资基金,投资领域为新能源产业投资、储能领域投资及相关咨询服务。拟投资标的为锂离子电池公司实联淮安和实联盐城。
动力锂电的异常火爆,使得传统铅蓄电池在动力、起动、储能等方面的应用市场逐渐被蚕食。铅蓄企业纷纷布局锂电。在导入路径上,铅蓄企业主要通过投建产线、直接并购等形式快速切入。
尝试多种模式提升锂电竞争力
圣阳股份主营铅蓄电池业务,产品覆盖通信、动力、储能三大领域。此次并购基金拟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受让标的公司价值2亿元的股权,并向其增资6.5亿元,投资金额合计人民币8.5亿元。股权转让及增资完成后,产业基金最终取得实联淮安、实联盐城各57.24%的股权。
实联淮安和实联盐城都是实联长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控股子公司,主营业务均为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销售及PACK生产、销售。目前,实联淮安年产能为1.2亿Ah,实联盐城年产能为0.3亿Ah。
数据显示,两家标的公司整体估值为8.35亿元,原股东承诺,两家公司于业绩承诺期(2017年至2020年)内的承诺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1.6亿元、2亿元、3亿元、3.8亿元。
据悉,这是圣阳股份布局锂电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保持并提升铅蓄电池的既定优势,持续拓展包括锂电池在内的新型电池,是圣阳的既定战略。公司自2008年开始就介入锂离子电池,不断谋求在合适的时间,通过不同的模式提升锂离子电池的竞争能力。
此前的2014年,圣阳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电动车辆用动力电池和长寿命储能电池,项目总投资超过2亿元。
与投资标的业务形成“强协同”
笔者从圣阳获悉,此次合作,目标公司将与圣阳现有业务形成强协同,打造完整储能产品线。圣阳把储能业务列为公司未来核心发展方向之一,公司原核心优势产品为铅酸、铅碳电池,而锂电池产品过去是公司相对的短板。储能商业化应用场景丰富,不同使用场景对电池性能要求也有所不同,铅碳、铅蓄、锂电都将有其“擅长”的目标应用市场。
圣阳通过本次投资,将成功完善其储能电池产品线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储能市场中的竞争力。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高级分析师高小兵认为,锂电业务布局落后的情况下,引入实联长宜,对于圣阳股份在锂电产品、产能、市场等方面的快速导入起到推动作用。
实联长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拥有电动汽车动力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电芯的研发及制造、电池成组的系统集成技术等涵盖三电集成动力系统全套的技术储备。目前拥有的各项专利超过70个,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参与多项国家新能源产业标准的制订。
业内专家分析,实联长宜淮安及盐城公司的锂电池产品具有能量密度高、大充放电倍率、使用寿命周期长、安全性高等优势。
圣阳相关负责人透露,合作双方对新能源事业战略定位和经营理念高度一致。从产业本身,双方都聚焦于动力及储能领域,又各自分别在动力和储能领域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合作互补效应明显;从产品本身,铅酸电池、铅碳电池、锂离子电池互补大于替代,不同的市场属性对电池的需求不同,双方可以有效地共享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
业内专家分析,新能源产业国家及产业政策的不断创新,目前的经营不确定性较大,考虑到对上市公司盈利状况的不确定性影响,暂时由产业基金的方式介入,有利于保护股东的利益,为公司的战略发展蓄力。
由于外资股权比例高于50%,目标公司尚未进入《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双方表示,希望通过自身实力得到国际及行业认可,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第五批”。
铅蓄电池企业“老树开新花”已成常态
有业内专家表示,未来能在全球范围内立足的电池企业,必然是铅蓄与锂电模式并存的“复合型企业”。
圣阳股份此次布局的大背景是,转型锂电已经是国内铅蓄电池企业的一致共识,包括超威、天能、南都电源、猛狮科技、双登等铅蓄巨头在锂电领域的布局都在提速。
目前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发展战略,我国动力电池领域的声音几乎都偏向锂电池。在鼓励发展锂电池的同时,也需要大力推动铅蓄电池产业从传统产业向中高端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使之实现“老树开新花”,对于国家电池工业崛起同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由于铅蓄电池具有成本低、技术成熟等优势,国内铅蓄电池市场需求持续以每年15%至40%速度增长,产量连续多年超3000万千伏安时,行业发展不断加快。
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在环保风暴中生存下来的大型正规企业,一方面实施清洁生产,抓好自身的环保审核,达到了国家环保标准;另一方面积极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美国政府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投资24亿美元用于发展“下一代电池和电动车”生产的48个项目,其中15亿美元划给铅蓄电池。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的发展都离不开铅蓄电池的支撑。
我国也应把铅蓄电池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预算内,使铅蓄电池产业向高端化、自动化、智能化迈进,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增强后劲。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稿件来源:电池中国
2024-09-30稿件来源:电池中国
2024-09-24稿件来源:电池中国
2019-07-03稿件来源:电池中国
2024-09-29稿件来源:电池中国
2019-06-10稿件来源:电池中国
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