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中国网

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中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迎来跨越时刻

2025-11-20 电池中国网

今年10月,中央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低空经济正为动力电池开启又一万亿级赛道。需要指出的是,以无人机、eVTOL等为代表的低空产业,其关键部件动力电池既需要高能量密度,又要具备高充放电倍率,更要有高安全性,技术难度极大。目前多家电池、材料、装备企业都在围绕低空领域开发新一代动力电池。


11月16-17日,第十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5)在上海隆重召开。本届峰会以“全球供应链区域化新时代”为主题,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电池中国网联合主办。


在由至信搏远重点支持的“至信搏远专场·电动航空及电池技术创新论坛”上,来自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中电新能源研究院公司、中电科蓝天、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追梦空天、尚飞航空、宁德时代、正力新能、欣旺达动力、孚能科技、至信搏远、飞毛腿能源、英武智能、海目星、深圳中基、克能新能源、奥创特新、宁波容百新能源等产业链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代表,同台共同探讨电动航空及下一代电池、材料和技术发展,为航空航天、低空产业电动化筑牢基础。


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中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迎来跨越时刻


天津中电新能源研究院公司总经理符惠群在致辞时表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符惠群指出,当前,航空电动化发展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其中最为关键最亟待突破的是“航空动力电池技术”:首先,电池能量密度决定着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其次,电池安全可靠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第三,只有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实现电池的大幅成本降低和循环寿命的显著提升,才能真正推动航空从示范运营走向商业化。


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中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迎来跨越时刻


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余华强在演讲中表示,电动飞行器电池领域正迎来国际国内标准协同推进、技术路线明确的发展阶段,核心聚焦适航衔接、电芯标准化、热失控防控等关键方向。下一阶段,将配合国标委和提案单位,开展飞行器电池安全及性能标准的意见收集和反馈;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飞行器电池电芯标准化和通用化的工作准备。


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中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迎来跨越时刻


至信搏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高尾直树表示,为应对固态电池封装瓶颈,该公司自主研发了“GFK”系列高性能铝塑膜。该产品通过耐热结构设计、聚合物合金技术及金属箔硬质化处理,可显著提升封装性能、阻水性、高温绝缘性及整体强度。目前,“GFK”系列正与头部电池厂商共同推进评测,未来将持续优化产品,致力于实现固态电池关键包材的中国智造与全球服务。


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中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迎来跨越时刻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空与机器人电池技术中心主任金海族表示,基于航空运营场景及安全性等要求,亟待开发高比能、高功率、高安全航空动力电池产品。其中,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是实现航空电池高比能的关键路径之一,硅负极是下一代高比能电池最具广泛应用的方向之一,但都面临诸多挑战。提高电池功率方面,宁德时代已发布其超快充技术,并创新系统热管理技术。


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中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迎来跨越时刻


奥创特新(南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尹东星表示,安全焦虑已经逐渐替代里程焦虑,飞行器的领域目前处于萌芽阶段,低空飞行器对电池的需求是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和高安全。其中,载人飞机的灾难级故障率,要求小于10^ (-9)/小时。奥创特新聚焦飞行器电池安全防护,以“一化三多 零热蔓延”为核心理念,通过纳米微孔绝热、相变、智能灭火三类核心材料,构建全层级防护方案,已实现批量供货并参与国标制定。


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中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迎来跨越时刻


中电科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明,在题为《锂金属二次电池的发展》的演讲中表示,为满足低空经济对高比能电池的迫切需求,锂金属二次电池是突破现有能量与功率瓶颈的关键路径。该公司已成功开发多款具备高比能、高功率及长循环特性的锂金属电池产品,其中20Ah 500Wh/kg型号已实现批量供应,并完成多次无人机试飞。同时,通过持续的材料创新与界面优化,可有效提升电池的安全性与环境适应性,有力助推了低空经济的发展。


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中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迎来跨越时刻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于哲勋表示,正力新能凭借 AS9100D 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前瞻布局,最新推出第二代“三高一快” 航空电池,并实现小批量量产交付,以 46 大圆柱电芯为核心,通过双重半固态、超高镍正极等多技术优化,实现 320Wh/kg 以上能量密度、12C 脉冲放电、15 分钟快充及系统级零热蔓延的航空级性能,搭配轻量化设计与快充/换电双补能模式,已配套国内首款获商业化运营资质的电动固定翼飞机。


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中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迎来跨越时刻


在“电动航空及电池技术创新”圆桌对话环节,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中心总经理周波主持,尚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邢华楠、飞毛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于哲勋、深圳市英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张明天、追梦空天战略VP李铭等嘉宾,围绕“从技术突破到商业化运营——中国电动航空跨越时刻”,就电动航空及其电池技术展开了广泛、深度的交流。


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中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迎来跨越时刻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电池产品开发总监李大光表示,欣旺达一直秉持量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开发策略。其第一代320Wh/kg的航空动力电池已实现量产;目前正在开发第二代产品,能量密度达360Wh/kg,预计今年年底可以量产;400Wh/kg及500Wh/kg的产品,已有实验室原型样品,预计2026年之后逐步实现批量化生产。


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中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迎来跨越时刻


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钟虎根指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规模化应用,关键取决于航空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能量密度、快充效率与全生命周期成本,这是实现“低空交通常态化”的核心动力支撑。未来航空动力电池系统,将以“材料创新为基础、智能管理为核心、集成优化为路径”,从而实现安全、性能、成本的三角平衡,助力低空经济领域从“概念”走向“实用”。


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中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迎来跨越时刻


深圳市中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王磊表示,深圳中基深耕锂电池自动化设备领域21 年,已形成软包、方形、圆柱全品类电池组装封装解决方案,在半固态电池设备上积累成熟经验并布局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凭借超声波焊接、精密冲坑、温压控制、激光焊接等核心技术及高效质量管控体系,推动动力电池向下一代技术进阶,助力低空产业发展。


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中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迎来跨越时刻


河南克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柯克博士,在题为《锂电新周期下,中等规格软包电池的发展空间展望》的演讲中,分析介绍了软包电池的前世今生,以及软包电池在两轮车、新能源汽车和未来低空经济、机器人领域的市场机遇和技术优势。


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中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迎来跨越时刻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刘瑞表示,该公司深耕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八年,聚焦界面稳定性与成本控制核心痛点,通过高镍/超高镍三元、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硫化物/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系统开发,可支撑 350-500Wh/kg 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需求,预计随着硫化物电解质中试产能陆续释放,其成本有望快速下降。


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中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迎来跨越时刻


孚能科技企业代表在演讲中表示,作为较早布局半固态、全固态电池技术的企业,该公司固态路线包含氧化物和硫化物体系,其中氧化物半固态电池已经开发到第3代,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也达到了400Wh/kg。在产能方面,孚能科技已建成4+1生产基地布局,柔性化产线设计,可兼容半固态电池生产。


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中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迎来跨越时刻


论坛由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销售管理中心总经理欧阳磊主持。他指出,近两年来,以eVTOL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今年10月,中央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将低空经济正式确立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柱产业。中央与地方层面陆续出台多项支持政策,积极培育这一引领未来的新质生产力产业。在这场由政策和创新双轮驱动的产业变革中,电池技术始终是电动航空发展的核心基石。


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