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超威集团总裁杨新新要把电池做到极致

发布时间: 2014-07-08 15:42:02    来源: 浙江在线
字体:

[摘要]超威集团总裁,1966年生。喜欢书法和跑步,儿子骑车上学他陪伴,每天要跑5公里。要把电池做到极致,做让国人自豪的产品,成为让人尊敬的企业。

 

  7月8日,记者对全国500强超威集团杨新新的采访,是从讨论书法开始的。
  约了上午10点,记者提前半小时到了位于浙江长兴雉城工业园的超威集团。工作人员敲开总裁办公室的门时,他正在练字。
  “不好,这两天练得不好。”看到记者进来,他摇摇头,搁下笔,“练秃两支笔了。”杨新新一家都爱书法,他办公室里挂着两幅字,其中一幅是弟弟的作品。
  “我对有些字很敏感,‘道’是其中一个,对这个字我是怀有敬意的。”他指着沙发后面一幅字:“正道无形水映天”,不是书法名家的作品,但他说自己中意诗里的意境。
  穿着Jackwolf的黑T恤,胸口别着一枚塑料的员工证,一身黑的装束让他显得很严肃。“电池行业是个敏感行业,做企业要尽责,这是企业家的使命。”说到使命,杨新新说,60年代出生的他有很深的民族情结,他要把电池做到极致,做让国人自豪的产品,成为让人尊敬的企业。
  [创新]故事
  STORY
  超前的环保意识
  开启转型升级之路
  杭宁高速,通往长兴的道路两旁,不断看到电池企业的大型广告牌。进入长兴市区,写满企业名称的路标也在不断提醒路人,这里是中国著名的蓄电池之乡。
  1999年,杨新新就有了第一辆电动车,彼时的超威还是一家生产电池的家庭作坊,而杨新新本人在杭州工作,已经是浙江省水电设计院的副院长,每天就骑着小电驴上班。
  “一直以来,电池生产过程中,外化成这个工段的工资是最高的,因为劳动强度大,而且污染很大。”
  他给记者比方,“化成”这个步骤,好比是把米煮成饭,让电池变成熟,这样性能更稳定。
  传统工艺,外化成要用到烯酸,还有重金属镉,整个车间弥漫着酸雾,工人的眼睛很难受。化成之后的电池极板含有各种“杂质”和硫酸,需要大量清洗,这两道工序的用水量就占到了整个蓄电池生产用水的90%。
  “工资再高,也弥补不了对人的伤害,环境是骗不了人的。”2006年,超威成立“无镉内化成工艺”研发小组,2009年研发成功。其间经历了3次大的工艺调整,无数产品报废。
  “以前是敞开式操作,现在变成封闭环境;反复充电、冲洗的环节没了,酸雾也没了。”杨新新告诉记者,使用内化成技术,可以节水90%、节电25.8%,员工的职业病没有了!
  2011年,杨新新担任超威总裁之后,马上着手改造生产线。
  这年,超威在江西的分厂刚上完一条外化成生产线,当时是好不容易批下来的,改建要损失1400多万元。但他说“自己当时就觉得不对,内化成才是趋势”。2012年初,内化成改建完成。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超威就此开创了电池行业内化成工艺的一个时代。
  这项改造完成不久,国家工信部和环保部联合下发《铅酸电池行业准入条件》,采用落后工艺和含镉超过0.002%的电池企业应于2013年底前淘汰。无镉内化成工艺让超威率先获得了“绿色通行证”。
  2013年初,超威赴港上市路演,“环保肯定是要被重点关注的部分”,面对挑剔的香港投资者,杨新新却毫无压力, “废气排放的国家标准是0.5㎎/m3,我们已经做到0.1㎎/m3,有人问我,有必要这么严格么?这是做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