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深度剖析】何故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启动迟滞?

发布时间: 2015-02-05 09:14:4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字体:

[摘要]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依然遭遇成长的“天花板”,尤其面临着私家车消费层面极大的瓶颈制约。

  据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准入方面,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松动”门槛。该人士透露,在日前召开的发改委的内部闭门会议上,有发改委官员明确表态,为推动电动车发展,将特批不多于三张的电动车生产牌照给现有整车企业以外的非汽车制造商。中汽研方面也介绍,已经起草电动车市场准入政策,提议给非汽车生产商发放两到三张专门的电动车生产牌照。据悉,该政策草案已提交给行业主管部门,然后递交国务院审议,最快将于2015年年底获批。

  “这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制造环节走向市场化竞争和内生性增长的关键一步。”知名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员李洋对此持欢迎态度,“放眼任何一个产业,如果其开放、充满竞争,那么也会充满活力。传统的汽车产业准入门槛设置太过苛刻,整个产业的竞争并不充分。如果主管部门让很多的竞争者加入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当中,一开始就造成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局面,那么产业的发展将相对更加健康。”

  据悉,以生产农用车为主的时风和以汽车零部件为主打产品的万向,都在为拿到电动车生产牌照而努力。但在墨柯看来,仅仅三张牌照还远远不够。“要想带动一个产业做大做强,真正合理的模式应该是允许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制造生产中来,等到相关产品真正走向市场再加强监督和管理。”墨柯解释说,只有将目前的监管环节后移,才能真正理顺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机制障碍。

  白玫在放开相关牌照方面则持谨慎态度。“一是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门槛会不会降低?汽车安全技术是汽车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司长期技术投入、技术积累的结果。新能源汽车企业归根到底生产的还是汽车,安全性是最为重要的,不能因为生产的是新能源汽车就降低安全性门槛。二是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规模是否有可能无限扩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放开的结果是加大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强度。”

  工信部相关人士表示,全民寄望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使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实面临着尽快实现从“政策轨”到“市场轨”的切换的问题。通过扩充参与企业队伍等方式激活生产端市场的创新能力,培育更具创新能力的“鲶鱼”搅活全产业的市场竞争,从而真正培育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巨头,带动这个新兴产业提速发展。“随着相关扶持政策的到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切换窗口期正在来临。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在商业化的十字路口的时间节点,放大市场本应凸显的力量正在成为最佳选择。”

  路径之争--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中国目前发展电动汽车倾向于一步到位式的发展战略,但通过2008年以来的发展实践表明,这种发展路径的效果并不能算作最好。”有产业经济学家分析说。

  汽车业内人士针对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也一直存在路径之争。一方面,以镍氢动力电池为主打产品的上市公司科力远一直在为中国发展混合动力汽车鼓与呼,力求使混动与新能源汽车一道成为解决中国能源战略的可行路径;另一方面,即使在新能源汽车内部,也一直存在着谁先发展、怎样发展的不同观点。

  墨柯的主张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应该走“从两轮到四轮”的发展路径:先扶持两轮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最终过渡到纯电动汽车。“这种路径,表面看上去可能要经历多个阶段才能做大电动汽车产业,但是可能要比目前一步到位的发展方式更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的尽快实现。”

  墨柯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来自于市场,因为先发展两轮电动自行车更契合中国民众的真实购买力和市场需求。这一方面使电池技术可以稳步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尽快完善配套的充电设施,提高消费者使用纯电动交通工具的积极性。“最为关键的,这种动力来自于市场。”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