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商的快速发展。2014年电商双十一活动,电商渠道销售额已经突破千亿大关,比去年805亿净增了200亿。能完成这么大的量,电动三轮车、四轮车充当的物流角色功不可没。
2.农村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为了方便农作物运送,大量的农民在更新电动两轮车之后,选择了购买了电动三轮车四轮车。
3.城乡结合部与城市的大量使用。这里主要是进城的农民工把电动三轮车、电动四轮车作为谋生的重要手段,如载客、短途运输货物、做小生意等。
但是,制造电动三轮车、四轮车迄今没有合法的生产目录,也没有国家标准,导致企业制造与销售上牌受到制约。未来,要在生产目录与指定国家标准上实行突破,这样才能破除电动三轮车、四轮车的发展瓶颈。
电动三轮车、四轮车的趋势看好。它作为一种低收入者自谋出路的重要劳动工具被更广泛地使用,而电商要在城市中找到最廉价的物流手段,电动三轮车、四轮车是唯一的选择。可见,未来几年,电动三轮车、四轮车还会继续保持供求两旺的局面,处于需求上升通道,部分电动两轮车将被电动三轮车、四轮车所取代。
四:电动自行车核心部件的电池竞争进入到最惨烈的状态。
如果说2012年是国家加大对铅酸电池行业的整治、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年,那么,2013年就是铅酸电池企业大洗牌的生死大考年。2013年五月,国家工信部与环保部联合制定并出台了《铅酸电池行业准入条件》,规定了自2013年12月31日以后禁止生产含镉铅蓄电池,新建、改扩建项目禁止采用外化成工艺。“无镉、内化成”时代的临近,对整个正在进行恶性竞争的铅酸电池行业是个严峻的考验。
铅酸电池的组装企业数量从去年的一千家以上,下降到目前不足200家,但这200家的产能基本上集中在极少数几家企业手里。譬如,天能与超威两家企业的产能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市场需求的65-70%。其中不少企业因无法达到有关环保与涉铅企业的强制性要求、更无法应对惨烈的市场竞争,将被迫退出市场。但同时又由于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监管与利益驱动,无证铅酸电池小企业仍然在“地下”活跃,形成了大品牌绝对控制市场、三无产品仍然盛行“一角”的局面。
五:销售模式出现巨大的变化。
1.从单一的经销商代理制延伸至企业垂直销售制;
2.从单纯的产品买卖制,进入到与经销商合作、股份互持、经营相互渗透的多元化经营;
3.从实体销售店进入到电商与实体相结合、电视购物等多种渠道销售模式状态。
4.销售产品从纯整车进入到DIY。这个比例相对较少,但也是一大趋势,将电动自行车引入到高档化、专业化的销售形式中。
六:地方政府加大电动自行车执法力度。
1.由于新国标迟迟不能出台,在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城市道路越来越拥堵的情况下,特大型城市的地方政府对电动自行车管理趋紧趋严,甚至出现了类似广州的五禁措施。
2.电动两轮、三轮、四轮均面临着缺乏标准,执法随意的现象。据统计,2014年新增加至少超过200个县市对电动自行车进行了上牌管理,电动三轮、四轮车一直处于灰色地带。
七:电动自行车智能化显露。
2014年电动自行车智能化现象值得关注。多个品牌打出智能牌,有关其中真正的智能成分有多少?我们暂不加以评论,但从中可以看出,电动自行车从重视外观向内在技术含量量延伸。产品从价格竞争向核心竞争力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