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动力电池系统安全分析与防护设计

发布时间: 2015-08-17 10:25:42    来源: 电动汽车资源网    作者: 夏军
字体:

[摘要]动力电池系统安全防护的根本原则:阻止电能和化学能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和某些非正常状态(法律法规、标准所规定的情况,以及典型的失效情况),以不可控的方式释放,或减轻其不可控释放所带来的危害。

  锂离子电池内部主要放热反应有:

 

  · SEI膜的分解(90~120℃);

  · 负极与电解液的反应(120℃以上);

  · 电解液分解(200℃左右);

  · 正极与电解液的反应,伴随正极分解,析出氧气(180~500℃);

  · 负极与粘结剂的反应(240℃以上)等。

  电芯热失控(燃烧,爆炸)的原因:电芯内部的放热副反应导致热量累积,电芯对外热交换的速率小于热量累积速率,温度持续升高,直至达到着火点温度,引起燃烧和爆炸。

  电芯内部的热过程遵循热量平衡:

  Qp = Qe + Qa

  Qp—电芯内部各种副反应产生的热量

  Qe—电芯与环境交换的热量(散热)

  Qa—电芯自己吸收的热量(热累积)

  如果Qe ≥ Qp,则Qa为负值或零,电芯内部温度不会上升,不会产生热失控

  如果Qe < Qp,则Qa为正值,电芯内部温度持续上升,直至热失控(200~300℃)

  避免电芯热失控的措施:

  · 采取保护措施,降低外部触发因素发生概率(过充、过热、短路、挤压、穿刺等);

  · 阻断放热副反应的正反馈过程,如增加保险丝,或在正负极材料与集流体之间增加PTC材料;

  · 降低放热副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如选择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改变电解液的有机溶剂成分等;

  · 提高着火点温度,如在电解液中添加阻燃材料、选用陶瓷隔膜等;

  · 提高散热能力,避免热累积,如采用高效的液冷设计方案等。

  三、 安全防护设计

  1. 整体思路

  动力电池系统安全防护的根本原则:阻止电能和化学能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和某些非正常状态(法律法规、标准所规定的情况,以及典型的失效情况),以不可控的方式释放,或减轻其不可控释放所带来的危害。

  安全防护设计的主要方法:

  1) 阻止能量的不可控释放——预防危害发生

  2) 阻断能量不可控释放的路径——阻止危害发生后的蔓延

  3) 降低能量不可控释放的破坏——降低危害所造成的损害

  针对电击危害:

  · 被动预防为主,保证足够的绝缘强度和有效的接触防护

  · 采取有效的主动干预机制(针对绝缘缓慢失效),阻止危害发生,保证安全裕量

  · 一旦发生,因为能量释放太快(毫秒级),无法及时进行中断或降损

  针对燃烧危害:

  · 预防,中断和降损有效结合

  · 主动防护,阻止过充,短路,过热等滥用情况,避免危害发生

  · 良好的结构防护,保护电池在撞击,挤压,穿刺,跌落等情况下的安全性

  · 良好的散热能力,降低内部热累计速度,避免热失控

  · 内部组件的着火点温度阈值足够高,提高危害发生的门槛

  · 防火槽,隔热材料,导火导热装置等中断火灾蔓延路径,阻止连锁反应

  · 阻燃材料,降低燃烧损害

  · 采取危险源检测与主动灭火装置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